新闻中心 分类>>

熊猫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从街头走进商场我们与Manner Coffee创始人聊

2024-03-31 04:06:32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熊猫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从街头走进商场我们与Manner Coffee创始人聊了聊咖啡这门生意诞生于街头的店铺正悄悄入驻购物中心。不论是买手店,餐厅,还是精品咖啡馆。起源于老静安闹市区的咖啡品牌 Manner Coffee就是其中之一。

  本期《锐裘·人物》,我们采访了咖啡品牌 Manner Coffee 创始人韩玉龙老师。街边店如何从小众客群走向更大众的市场?当中的问题会是什么?精品咖啡市场是否迎来了最好时期?来听听这位咖啡老司机的现身说法。

  上海无疑是全国咖啡氛围最好的一个城市。这里有近800家星巴克,去年咖啡外卖战役在上海打的不可开交。2015年,上海独立咖啡馆的数量是3500家,到今年,在大众点评搜索”咖啡“两个字,门店已经超过了8000家。

  Manner Coffee 是上海较早批街边咖啡馆品牌,也是目前为少数从小众走到大众市场的咖啡品牌。

  Manner 诞生于 2015 年,首家店位于静安寺恒隆广场背后的南阳路上。当时星巴克独占鳌头,独立咖啡还是一撮人的爱好,几乎还没有本地的精品咖啡品牌跑出来。

  但凭借着口味好、性价比高的口碑效应,加之静安寺商圈拥有一大批优质白领的地段优势,很快在附近上班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拥有很酷 logo 的品牌,安利你的朋友总会说,“自带杯子就减5元”,“有家店还是在馄饨店旁边”,“味道不错,价格比星巴克便宜不少”。

  在咖啡尚未流行的年代,Manner 的定位反而拉近了普通人与咖啡的距离,让人觉得咖啡也可以很接地气。

  在品牌创立一年后,Manner 也进驻了芮欧百货——这是品牌的首家商场店。在这之后,品牌以南阳路为根据地画圆心,分别进驻了上海商城、东海广场(写字楼店)、晶品广场。随着精品咖啡市场在上海的发展,Manner也逐步加大了拓店速度。今年1-3月,就已经开了10家门店。

  截至2019年4月9日,Manner Coffee 共23家门店。其中21家已开业,2家待开,1家为北京国贸店,其他均在上海。从图表不难发现熊猫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,在2019年品牌加大了开店节奏,且大部分门店都位于商场。

  在商场工作的朋友在谈及这个品牌时,也给予了不错的评价:我们这边的 Manner 是开在地铁廊的,生意很好,品质与颜值兼具,性价比高,这也许是我们这边的租户白领们喜欢它的原因。

  从图表看,目前近50%的门店依然在静安区(尤其是静安寺商圈)。侧面能体现品牌在静安寺的白领渗透情况已十分良好。

  在上周的上海国际咖啡美食文化节上,我们也有幸与Manner的创始人韩老师做了一次简单访谈,韩老师分享了一个咖啡馆从街边走到商业体,从小众市场到大众市场的过程,也就当下正在全面加速的精品咖啡市场谈了自己的看法。

  韩老师:现在差不多20家店,1家在北京国贸。商业体店占绝大多数。其实刚开始品牌效应出来时就有想过拓店,但当时与合伙人有一些理念上的不一致。Manner 首次入驻的商场是芮欧百货,也是费了很大劲跟合伙人解释。

  韩老师:Manner属性并不是街边店。在创立品牌一年后,2016年底我们就进了芮欧百货,我们一开始就准备往商业地产走。

  本身很多商场的同事,之前就知道 Manner,也喝我们咖啡,商场招商的同事会找我们聊,一些代理商也会跟我们接触。

  韩老师:就选址方面,每个商场我们的区块位置都不太一样,例如芮欧在B1,上海商城在1楼靠外的位置,但整体我们都会选择在有咖啡氛围的地方熊猫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

  和商场合作,大体上都是愉快的,只要我们在他们框架内去做,整体沟通协调大部分情况都很顺畅的,也给了我们很多支持,例如开早档,也帮我们向租户宣传。

  韩老师:会分两块,门店盈利是一部分,另一部分是基于整个产业的产品开发,包括开发电商产品,给其他门店做咖啡豆代工、以及一些企业服务。目前 Manner 的盈利情况还不错,我们做加快开店节奏的前提,是内部已经测算过风险的。

  韩老师:其实并没有,资本对快速变现要求不低,但咖啡的整个投资回报周期是很长的。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是会有一些新股东和合作伙伴进来熊猫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。同样,其实 Manner也没有刻意去在行业发声,还是觉得现阶段把钱花在“刀刃”上。

  韩老师:谈不上最好吧,整个行业还在发展中。同质化,这个问题很难说,本来就是一样的东西,只是做的人对品质细节把控略有不同。

  认识韩老师还是在2年前,精品咖啡市场正蠢蠢欲动,当时只是觉得这个品牌很有态度,完全没想到它后面的发展轨迹,突出重围进入更广的消费市场。

  让我对这个品牌产生好奇的,是它从街边转向合作要求更高的购物中心时,并没有显示出水土不服,而是呈现出一种加速度,成为开店最快的独立咖啡品牌之一。

 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,在2017年上海街头面临了一批店铺关店潮,我们在之后看到了一波个性化的街边店开始进驻购物中心;同时,商场力求在商铺选择上寻求突破,纷纷把目光投向街边店品牌。不止咖啡馆,买手店,餐厅,都纷纷被招商。

  其实这背后也各有利弊。利好的一面,是商场自带人流,帮助品牌获取新顾客,从而打开新的生意机会点;但与此同时,品牌老板也许将承担更多来自租金、同行竟争、人流不精准等问题,之前的财务计算模型也会更加复杂。

  如果说街边转向商场是零售店铺发展也许已成必然趋势,这也意味着店铺原来的风格需要转型。变与不变,也许就在创始人一念之间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