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
0898-0898089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熊猫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
手机:13876453333
熊猫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1981年李敏收到一台彩电和冰箱中央办公厅:这是主席留给你的在毛主席的后人中,李敏的曝光率是最低的,她身为毛主席和贺子珍唯一的女儿,曾十分受父母的疼爱。不过在毛主席去世后,李敏却极少露面,在主席诞生1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,只有她没有回湖南。
秋收起义失败后,毛主席率部上了井冈山,在这里他得到了袁文才和王佐地方武装的支持,也认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。毛主席刚到井冈山,袁文才就将他安排住在茅坪洋桥湖一个叫谢兆瑞的人家,而此时贺子珍也借住在谢兆瑞的家中。
有一次,毛主席和朱德等人正在开会,贺子珍也参加了。就在这个时候敌人突然来了,贺子珍二话不说,当即骑上一匹没有马鞍的马,手上拿着两支枪,将敌人引开。
贺子珍转了一圈就将敌人甩在身后,自己则安全抵达井冈山。贺子珍身上这股英雄气也深深地吸引着毛主席,慢慢地34岁的毛主席和18岁的贺子珍熟悉了。
毛主席每次出门前都会找贺子珍,敲敲她的窗户,说:“子珍,我走了。”贺子珍心想:你走就走,跟我有什么关系?干嘛要跟我讲。尽管贺子珍是这样说的,但毛主席在她心中的地位还是不一般的。
1936年,红军长征到陕北不久后,怀胎十月的贺子珍在保安县孔石窑洞生下了一个女孩。贺子珍和其他红军战士一样,经受着无尽的饥寒和酷暑,更曾在敌机轰炸的时候多次受伤,这也令刚出生的孩子显得格外瘦弱娇小。
站在一旁的毛主席一听,觉得“娇娇”是个不错的名字,也令他想起《西京杂记》中“文君姣好,眉色如望远山,脸际净如芙蓉”,于是便给女儿取名为姣姣,后来大家又习惯叫“娇娇”。
为了工作,毛主席和贺子珍将4个月大的娇娇寄养在陕北老乡家中。1937年9月,贺子珍因旧伤前往苏联治病熊猫体育,而一岁多的娇娇则继续被寄养在老乡家中。
虽然娇娇享受着山区农家孩子同样的“待遇”,但她却失去了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的亲生父母的关怀和爱护。不久后娇娇又被送进著名的延安保育院,过着供给制的集体生活。
每到星期六这一天,保育院的孩子们都会被在延安工作的爸爸妈妈接回去过“礼拜”。娇娇看着小伙伴们有的搂着爸爸的脖子,有的亲着妈妈的脸庞,连蹦带跳地跟着父母回家了;即使有父母不来的,也有工作人员替他们的父母将孩子接回去。
一个又一个星期过去了,娇娇始终没有人来接。在娇娇的印象里,自己好像没有家,爸爸也没有来保育院接过自己,她总是跟保育院的叔叔阿姨们一起度过一个又一个礼拜天。
长大后的娇娇回忆起这一段生活的时候,总是轻轻地说:“那个时候,我是个不是孤儿的‘孤儿 ’。”
1939年初,贺子珍痛失才出生10个月的幼子,终日以泪洗面,情况很不好。毛主席知道后大为震惊,尽管心有不舍,但他还是决定将娇娇送到贺子珍的身边。
1940年,娇娇在毛主席的安排下,和朱德的女儿朱敏等4个孩子一起前往苏联。在苏联,娇娇不仅见到了妈妈,还见到两位哥哥毛岸英和毛岸青。
某天,毛岸青和娇娇在礼堂里玩耍,毛岸青指着墙上的毛主席画像问她:“妹妹,你知道他是谁吗?”娇娇抬头看了一眼,说:“我知道,老师说过,他是中国党的领袖!”
毛岸青点点头,说:“是,但他也是我们的爸爸。”娇娇不相信自己听到的,她摇了摇头说:“不对,我没有爸爸,只有妈妈!”
毛岸青认真地说:“我没有瞎说,就是我们的爸爸,我们就是被他送到这里学习的。”娇娇看着二哥认真的神情,不由得有些相信的,但她还是想不通毛主席怎么会是自己的爸爸。
1947年贺子珍和娇娇等人回国,居住在哈尔滨。当时有不少人对娇娇说:“就是你的爸爸。”娇娇听后既不敢说是,也不敢说不是,于是悄悄去问妈妈,贺子珍回答道:“你想知道的话可以写封信问问他。”
“毛主席,大家都说您是我的爸爸,我是您的亲女儿。但是我在苏联没有见过您,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,您到底是不是我的亲爸爸,我到底是不是您的亲女儿?请赶快来信告诉我。”
“娇娇,看到你的来信很是高兴,你是我的亲生女儿,你现在一定长高了不少吧,爸爸很想你,欢迎你来,希望你能尽快来到爸爸身边。”
1949年夏,姨妈贺怡带着娇娇来到北平,又将她领到正住在香山双清别墅的毛主席面前。就这样,毛主席父女两个终于见面了,他们两人也在双清别墅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。
毛主席工作的时候就让娇娇留在身边,她看见爸爸工作完了,便轻轻跑过去搂住毛主席的脖子,在他的脸上大大的亲一下。毛主席经常被娇娇逗得哈哈大笑,有时候也会回她一个响亮的亲吻。
转眼间娇娇到了快上中学的年纪,但她除了娇娇这个乳名外,还没有学名。某天晚饭后,毛主席将娇娇叫到身边,说:“娇娇啊,爸爸再给你取一个名字好吗?”娇娇不解地问:“爸爸,我有名字啊,叫娇娇。”
毛主席说:“娇娇这个名字是小名,现在你长大了,要读书了,爸爸要给你取一个学名,而且这个名字还要有深刻意义。”
说完,毛主席打开了手边的《论语》,翻到《里仁》篇说:“子曰:‘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’这里的讷,就是指语言迟钝的意思;敏,则有很多解释。”
紧接着毛主席说:“敏有敏捷、聪敏、奋勉的意思,还有聪明、机警的意思。你的名字就叫敏,不过不叫毛敏,叫李敏。”
李敏和李讷见面的时候,李敏12岁,李讷9岁,要从感情上接受对方也确实是需要一个过程。李敏和李讷在相处的过程中,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摩擦。
毛主席在处理、解决她们问题的时候,从来不问谁对谁错,也从来不处罚她们,而是说:“当姐姐的要照顾小妹妹。当妹妹的要听姐姐的话,你们要互帮互助。”
毛主席顿了顿继续说:“手心手背都是肉,你们两个都是我的好孩子,你们要相亲相爱。”说完还将一双大手翻过来翻过去,身在孩子们的面前,让她们看清楚。
李敏和李讷长大后,各自走上了工作岗位,毛主席有时候还会让李敏去看看妹妹,有时候让李讷去看看姐姐。
毛主席去世后,李敏的身体不是太好,不常出门,于是李讷就到姐姐的家中看望她。两人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,说爸爸,谈将来,十分亲热。因为她们是毛主席的女儿,有着深厚的姐妹之情。
那个时候,经常有人叫李敏为“公主”,常常努力辨认着她哪里像伟大的毛主席,哪里像美丽的贺子珍。某次有人问李敏:“你是一位‘公主’,怎么喜欢和我们这些普通人在一起,并且不分彼此呢?”
李敏轻轻地说:“我的父母都教育过我,要多和普通人家的孩子来往,要多和他们交朋友,学习他们勤劳、朴实和诚恳带人的好品质。父母还经常告诉我,要学会爱别人,关心别人。”
有一年各班级举行出席晚会,李敏因为感冒没能参加,当时李讷也在同一所学校学习,但不在一届。当李讷赶来参加自己班级的晚会前,曾将一个用红色绸带扎好的长方形纸盒交给李敏的好友王桂苡,并说:“这是姐姐特意为你准备的新年礼物。”
晚会一结束,王桂苡就急急忙忙赶回宿舍,拆李敏送给自己的礼物。这是一幅李敏自己绘制的圣诞老人彩色画像,而这份礼物也令王桂苡这个新年过得十分高兴和快乐。
李敏上初二的那年,刚放暑假就对毛主席说:“爸爸,我想去上海看看妈妈。”毛主席听后点点头,说:“可以啊,那你去吧!”
李敏说:“爸爸,我怎么去啊?我从来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。”毛主席说:“你可以买火车票去,很方便的。”
“就我一个人吗?我有点害怕,能不能找人送我去?”李敏有些犹豫地说。本以为毛主席会满口答应,没想到他却拒绝了:“不行,你现在是个大孩子了,要独立,不要害怕。”
李敏没想到一向疼爱自己的父亲竟然拒绝了自己的要求,她不敢继续说下去了,只能将委屈和眼泪往肚子里吞。李敏说:“爸爸一直叫我娇娇,但我什么时候被娇惯过呢?”
李敏家的伙食也是非常简单的,和普通老百姓家里的“老三样”完全相同:馒头片、稀饭和榨菜。有一次有人给他们送来一些可可粉、咖啡和奶粉,伙房的大师傅趁机给大家换换口味。
这天早上,饭桌上不再是往常的馒头片、榨菜和稀饭,而是面包、咖啡和牛奶。李敏看见熟悉的早餐,一口气吃了四片面包,还喝了两小碗加奶的咖啡。
谁曾想伙食只改善了几天,李敏和李讷等人就被毛主席叫到一起,说:“我们今天来开一个家庭会议。”李敏和李讷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不知道爸爸要说些什么。
紧接着毛主席让吃饭的大师傅汇报了这几天的伙食单,随后发现超过了每天的规定标准,于是毛主席十分严肃地说:“伙食标准定了多少就是多少,什么时候也不能超,随便超过就是不行!”
大师傅和李敏等人都受到了毛主席的严肃批评,早餐也恢复成了之前的“老三样”,李敏后来干脆到食堂吃大灶了。
那时候熊猫体育,毛主席每天都收到大量反映经济严峻、生活困苦的民众来信。这一年水灾尤其严重,全国被淹的耕地足足有1亿亩,粮食减产120亿斤,灾民竟高达4000万。
毛主席在批阅淮北灾情报告的时候,为灾民的伤亡困苦流下了伤心的眼泪。因此毛主席带头项英政务院关于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米的号召,并叮嘱工作人员决不能特殊,这也是毛主席对家人如此严格的重要原因。
毛主席共有10个子女,但活下来的却非常少,现在健在的也只有毛岸青、李敏和李讷兄妹三人。他们三个虽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妹,但毛主席对他们的爱是一样的。
毛主席对每个人都寄予厚望,一视同仁,从不偏袒任何一个,也不宠溺任何一个,对谁都是尽心尽责地努力培养,一律严格要求,希望他们成才。
随着年纪的增长,李敏也到了谈情说爱的年龄,而她也有了自己的意中人——她在八一小学的同学孔令华。
那个时候李敏还在北京的医院治疗肝炎,当李敏痊愈回家后,毛主席紧紧地将女儿搂在怀中,高兴地说:“娇娇你可算回来了,爸爸欢迎你!”父女俩聊了许多,自然也谈到女儿的恋爱问题。
1958年7月,李敏将孔令华领进了中南海,毛主席不动声色地看着这个帅气的未来女婿,和女儿相视一笑,李敏知道,父亲是非常满意的。
1959年夏天,毛主席主持并召开庐山会议。会议一结束,毛主席就匆匆赶回北京,因为8月29日是女儿李敏结婚的日子。毛主席亲自主持了女儿的婚礼,并邀请了一些好友前来参加,比如说邓颖超、蔡畅等。
毛主席拿出400元在丰泽园颐年堂摆了3桌酒席,请各位亲友吃了顿饭,还在春藕斋看了场电影。在宴会上,毛主席喜笑颜开,也破例喝了不少的酒,还和大家合影留念。
李敏和孔令华结婚后还居住在中南海,不过不久后他们却因为一些事情不得不搬出中南海。对儿女从不偏心的毛主席,听了女儿要搬出中南海的事情后有些难过,他内心是舍不得女儿搬出去的,但还是沉重地说:“手心手背都是肉啊!”
李敏知道父亲对自己的爱,她也不舍得离开父亲,于是她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,那就是搬出丰泽园,到中南海一所偏僻的平房里居住。但是住了一段时间后,李敏还是觉得不要在父亲的羽翼下生活,她瞒着父亲直接给中央办公厅写去一份报告:
1961年,李敏夫妇和孩子搬出中南海,而她进出中南海的证件也被收了,就这样父女俩被红墙所隔。
第一次是陈毅去世的时候,毛主席在出席陈毅追悼会后就生病了。李敏知道后立刻前去看望,毛主席拉着女儿的手,说:“娇娇啊,你怎么不来看我?你要经常来看我啊!”李敏只能含泪对父亲点点头。
第二次是李敏在孔令华所在的部队,接到一通来自毛远新的电话:“娇娇你快回来,伯伯病重,你回来看看吧。”然而等李敏赶到中南海的时候,却只被允许看一眼,避免打扰毛主席休息。
第三次是在毛主席去世的前几天。当时李敏得知父亲的身体大不如前,她不顾阻拦也要前往中南海见父亲一面。当时毛主席躺在病床上,面容十分憔悴,说话也有气无力的,李敏见状格外痛心,轻轻地喊了一声“爸爸”。
神志尚清的毛主席紧紧地拉着李敏的双手,说:“娇娇,你来看我了?”李敏含泪点了点头。还没等李敏开口说话,毛主席继续说:“你怎么不常来看我呢?”面对父亲的埋怨,李敏不知道如何回答,只是含泪看着父亲。
毛主席轻轻摇了摇头,说:“不对,你今年38了。”病入膏肓的毛主席仍清楚地记得女儿的年龄,父亲对她的爱从未消失过,还是一如既往地深沉。
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艰难地举起右手,用大拇指和食指圈成一个圆,虚弱的说了一句话。不过非常可惜的是由于毛主席的声音太过微弱,导致李敏没有听清说的是什么,这也成为一个谜,永远藏在李敏的心中。
时隔多年,当李敏和好友谈及这件事的时候,好友对她说:“主席的手势是不是和你母亲的小名‘桂圆’有关?”李敏恍然大悟,难道是父亲知道自己即将离开人世,嘱咐女儿要好好照顾妈妈?
几天后,中央办公厅的汽车将李敏接进了中南海,她本以为父亲已经转危为安了,没想到见到的却是已经离开人世的父亲,她不由得失声痛哭……
1976年9月9日,毛主席与世长辞,由于种种原因李敏没能守灵。这位被称为“红色公主”的李敏只能和普通百姓一样排队瞻仰毛主席的遗容,向父亲做最后的致意和告别。
毛主席生前每个月的工资所剩无几,除去家庭生活费用的开支外,当湖南老家来亲友时熊猫体育,他们的衣食住行也都由毛主席负责。除了工资外,毛主席还拥有大笔稿费,在50年代主席的稿费高达100万,他将稿费全都交给中央特别会计室,由他们保管。
那么毛主席的稿费都派了什么用场呢?稿费的一部分用来给毛主席买书,另一部分则用来搞调查研究。毛主席经常感叹:“我自己下去搞调查,人们只给我看好的一面,不给看坏的,我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。”
因此毛主席建议组一干部队,人员从基层的县、专区调来,一方面负责警卫工作,一方面搞调查研究,调查结果直接送给毛主席。毛主席说:“这些人的路费都由我来出。”
毛主席的生活十分简朴,他的伙食费也是从稿费中开支的。由于工作原因,毛主席经常留客人吃饭,除去外宾,他都是用稿费来招待客人。毛主席的稿费有时候还作为春节的礼金,他还对早年帮助过自己的人念念不忘,比如说王季范先生、章士钊先生等等,毛主席每年都要给他们送去一点钱当做年礼。
毛主席的稿费还给他的前妻贺子珍买过药,当时贺子珍从苏联回国后经常生病,毛主席便派人打听治病的良药,买好后给她送去。毛主席的稿费,自己动用的时候是非常少的,一年还不到1万元。
1981年,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找到李敏,并谈到了毛主席的遗产问题。李敏说:“我没有什么要求,我只要爸爸给我的那份。”紧接着李敏就收到了中办送来的8000元现金、一台彩电和一台电冰箱。
与此同时中办也给李讷送去一台彩电和一台电冰箱,原来早在1975年的时候,毛主席就因李讷生活困难而送去8000元,毛岸青也得到同样的东西。